工研院攜手星國RMT集團推動免疫細胞生產技術平台商品化 搶攻十兆元國際智慧醫療市場 由工研院研發IR熱影像感測技術,完成兼顧隱私、AI辨識、平價之居家安護應用系統。實現... 國內水五金產業在研磨拋光製程面臨人力缺工問題,加上複雜外型之水五金較難導 ...
工研院攜手國內保健業者大漢酵素、彰化縣樂林食物銀行慈善會,協助全臺紅龍果種植面積最大的彰化二林,透過超音波萃取技術加上發酵製程,有效將紅龍果營養素小分子化,完整保留營養,讓紅龍果華麗轉身為高機能性營養補充食品,為小農開啟市場新商機 ...
工研院於舉辦「透視大展系列:CES 2025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右六)領軍,帶領產業研究團隊帶回第一手展會現場情報及洞見。
工研院在 CES 2025 展出的「AI 羽球教練」一舉摘下主辦單位 CTA 官方媒體 TWICE 精選大獎(TWICE Picks Award),獲選今年度最具影響力技術之一。圖左起為工研院電光所組長王欽宏、工研院副總暨行銷長林佳蓉、美國華裔羽球選手舒之顥及工研院電光所總監朱慕道。
ITRI announces a partnership between its upcoming spinoff InnoCell Tech and Reliance Biotech Corporation on promoting the iKNOBeads platform, aiming to enter the immunotherapy market.
二、為提升國內廠商智慧財產權之能量,本院將辦理「節能、再生能源及儲能等相關技術」之非專屬授權活動,其中: (一)經濟部技術處下授可移轉技術共計 57 件。 (二)經濟部能源局下授可移轉技術共計 463 件。 (三)工研院自有可移轉技術共計 74 件。
面對全球貿易碳稅的挑戰與企業競爭力的考量,許多企業急於加入淨零減碳行列。工研院「永續碳管理平台」提供「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兩大計算模組的碳排管理解決方案 。在「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部分,目前已涵蓋範疇一與範疇二 ...
A new generation of X-ray metrology was developed with atomic-level precision for monitoring the new nanoscale GAA (Gate All-Around)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2 nm process. It is the milestone for ...
全球籠罩新冠疫情陰霾,防堵疫情所實施的1.5公尺社交距離政策,卻意外加速全球邁向數位化。儘管近期新冠疫苗傳出好消息,但全球價值鏈已經產生變化。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如何走數位轉型之路?又能帶給臺灣哪些啟示? 工研院日前舉辦「眺望2021 ...
智慧製造風潮席捲全球,但工廠設備要變身智慧機台,動輒花費數百、甚至數千萬元,高昂的成本對中小企業是一大挑戰。在經濟部領軍下,工研院與產業界、法人研究機構攜手合作打造「智慧機械雲平台」,要做製造業的APP Store,讓設備智慧化就像安裝手機APP ...
行動通訊是智慧裝置與系統的重要傳輸骨幹,2030年預料將進入第六代行動通訊(6G)時代,屆時衛星與水下通訊可望成為技術重點,為提前布局6G,工研院積極研擬投入前瞻通訊技術,協助臺灣產業制霸2030海空通訊。 從2G開始,行動通訊大抵以10年一輪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