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旗是清朝末年革命家陸皓東設計革命的旗幟,原為興中會使用,後來由繼承興中會的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國民黨及中國國民黨沿用為黨旗,也成為中華民國海軍的舰首旗。
青天白日旗是辛亥革命时期制定的第一面旗帜,由兴中会会员陆皓东设计。后来由继承兴中会的中国国民党沿用为党旗。旗面作蓝色,以示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图案。“青天白日”是中国国民党党徽。
青天白日圖案出自清朝末年革命家陸皓東設計的興中會之革命 旗幟,後來成為中国国民党党旗、中國國民黨黨徽及中華民國國徽的設計主題,同時亦是中華民國國旗的組成要素,中華台北奧會會旗梅花內含有青天白日圖案。
1月10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決議以五色旗作為中華民國國旗,取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意;定铁血十八星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紅旗為海軍旗,請孫中山頒行全國 [3]:16 [18]:10 。討論中華民國國旗問題時,因各省革命軍 ...
我國國旗是由國父孫中山先生以革命先烈陸皓東先生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藍本,加上紅色為底色,而形成「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民國17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12月17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正式經由國民政府立法通過,頒行全國使用。
中華民國國旗的前身是「青天白日旗」,由革命先烈陸皓東於民前19年(1893)秋天設計。兩年後,國父在香港召集革命同志舉行興中會的首次幹部會議,通過了以青天白日旗為革命軍旗,此後多次起義皆以此旗為標幟號召,揭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
青天白日旗. 辛亥革命時期制定的第一面旗幟。由興中會會員陸皓東設計。後來由繼承興中會的中國國民黨沿用為黨旗至今。旗面作藍色,以示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圖案。“青天... 青天白日旗事件
青天白日旗是清朝末年革命家陆皓东设计革命的旗帜,原为兴中会使用,后来由继承兴中会的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及中国国民党沿用为党旗,也成为中华民国海军的舰首旗。
1893年(光緒十九年)秋天,革命黨人陸皓東居住於尢烈的聽濤閣,設計了“青天白日旗”,此旗即為國民政府國旗前身。1895年,孫中山在香港舉行興中會的首次幹部會議,通過